1、 我是最棒的
2、 我是一切的根源
3、 我是我認為的我
4、 成功是因為態度
5、 過去不等於未來
6、 人,因夢想而偉大
7、 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
8、 成功一定有方法
9、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
10、 命運在自己的手裏,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裏
11、 天助自助者
12、 你越努力,你的運氣就會越好
13、 我要,我就能
14、 決心決定成功
15、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16、 每天進步一點點
17、 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
18、 只要不服輸,失敗就不會是定局
19、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20、 人人都能成功
21、 立即行動
(以下是錄音的部分文稿:)
決定一生成就的21個信念
1、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再重複幾遍,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所以說跳蚤可以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
接下來實驗者再把這只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子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了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陣子以後呢,發現這只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面自由地跳動。
一天后,實驗者開始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地跳。
三天以後,他發現這只跳蚤還在那裏跳。
一周以後發現,這只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著——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現實生活中,是否有許多人也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年輕時意氣風發,屢屢去嘗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屢屢失敗以後,他們便開始不是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就像剛才的“玻璃蓋”雖然被取掉,但他們早已經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跳了。人們往往因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
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只是它的心裏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讓這只跳蚤再次跳出這個玻璃杯子的方法十分簡單,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盞酒精燈在杯底下加熱,當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時候也是這樣。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時因為他們的心裏面也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成功不是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要不要跳?能不能跳過這個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這一切問題的答案,並不需要等到事實結果的出現,而只要看看一開始每個人對這些問題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經知道答案了。不要自我設限。每天都大聲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會成功!
2、我是一切的根源
“ABC情緒理論”:我們的情緒主要根源于我們的信念,以及我們對生活情境的評價與解釋。
叔本華名言: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我們可能無法左右事情,但我們至少可以調整心情。
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一切結果的根源常常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有權對該 事物做出不同評價與解釋的我們自己——我是一切根源!
讓我們不再抱怨,因為 我是一切根源。
3、我是我認為的我
有什麼樣的自我期望,自然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信念;
有什麼樣的信念,你就選擇什麼樣的態度;
有什麼樣的態度,你就會什麼樣的行為;
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因此,要想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行為變得更好;
要想行為變得更好,先讓態度變得更好;
要想態度變得更好,先讓信念變得更好;
要想信念變得更好,先讓自己選擇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當中,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最終你就會是什麼。
因為,正如《自我意向心理學》的核心結論:
我是我認為的我,我們是我們認為的我們!
4、成功是因為態度
“影響力訓練”機構曾經作過上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決定一個人成為成功者的最關鍵要素中,80%屬於個人自我價值取向陽花的“態度”類因素,如各種能力;7%屬於運氣、機遇、環境、時間、天賦、背景等所謂的客觀因素。
能否駕馭客觀的因素,還是因為你的態度,因為它根源於我們對待客觀因素的態度,以及把握客觀因素的技巧。成功100%都是因為態度 !
讓我們記住這一令人吮指回味的結論,讓我們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成功,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分析過去,把握今天,準備未來。
5、過去不等於未來
正如決定今天“技巧”高低的不是今天,而是昨天對待技巧的態度;決定明天“技巧”好壞的也不是明天,而時今天對待技巧的態度。我們的今天是由過去所決定的。而我們的明天由過去決定,由今天所決定的。
過去不等於未來。
過去的成敗,只代表過去,未來要靠現在。過去成功了,不等於未來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等於未來就要失敗。成敗都不是結果,它只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里來,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不論過去怎麼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希望。只要你對未來保持希望,你現在就會充滿力量。
現在就作一個決定:明天,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6、人,因夢想而偉大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夢想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在實踐一個偉大的夢想
偉人之所以偉大,根源於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
有哲人雲;人,因夢想而偉大。
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夢想黑人與白人一們平等、自由;孫中山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畢生都在實踐推翻錮中國人民幾千年的封建帝國的夢想。
人,因夢想而偉大!
幾千年的封建文明,曾經為中華民族創造過輝煌,但同時傳統文化中許許多多消極的思想與行為,也不幸地禁錮著人們的頭腦。消極,也是一種愚昧;愚昧,就會貧窮;貧窮就會落後,落後就得挨打。近代史上的屈辱,使用我們不得不接受別人強加給我們的烙印。我們由盲目的自大一下子雙跌入盲目自卑的泥潭。時至今日,悲觀情緒、消極觀念仍然在禁錮著無數計的中國人民。
我就有一個夢,夢想12億中國人都能積極地生活著,不再消極,不再悲觀。不再抱怨。為自己設計一個偉大的夢想,我們的人生便開始變得不平凡起來。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實踐那個偉大而光榮的使命,我們一樣可以成為一個偉大 的人。
7、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
以前的人一定認為“水不可倒流”,我們知道,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發明抽水的方法;現在的人一定認為“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未來的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讓人類能居住在另一個“太陽正好從西邊出來”有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只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讓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總是“自我設限”。
假使“不可能”已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口頭禪”,他們已習慣對自己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這樣的氛圍,也許就註定他們在競爭的大潮中難有輝煌,並最終被那些不說“不可能”只專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失敗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